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。1912年3月生于江西省庐陵县(今吉安市)五区思庆棠村。早年在锯木厂当过学徒。1929年在江西省警卫营当兵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35师,后任警卫连班长、排长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先后任第1军团4军13师连长、第3军团4师10团营长。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。长征中任第3军团4师10团副团长。到陕北后,任第1军团2师4团副团长。参加了直罗镇、东征、西征等战役。1936年底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营政治教导员、营长,第5支队15团营长,在皖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。1941年皖南事变后,,任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参谋长、副团长,第6旅18团团长。参加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金牛山、山子头等战斗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6旅团长。参加涟水保卫战后,任6旅副旅长、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4旅副旅长兼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、江淮军区第34旅旅长。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,转战于徐州以西、陇海路两侧地区,牵制、打击当地敌军,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豫东、济南战役。参加淮海战役后,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34军102师师长,参加渡江战役。

(中国航母生活地标--军代表奋战在航母建设一线)
新中国成立后,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。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9师师长。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。1957年回国后,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。1957年起,任江苏军区(后为省军区)副司令员。1961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,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。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71年9月17日在南京逝世,终年59岁。
评论